《重生1981:开局坟头挖宝!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笔趣阁(www.biqug.net)
八十年代的安州市中心在辕门桥,后期逐渐西移,到了二千年以后市区中心变成了汶河。
这会儿,不知道谁最先在辕门桥一带卖吃、烤玉米的,紧跟着摆摊卖衣服的也来了。
如今这边摆摊的有不少要归功于杨一木这只蝴蝶的煽动,一条的辕门桥街道已被商贩全占满了。
方强听了杨一木的话,鼓动了手下一帮人出来练摊。像辕门桥这边至少一半的摊主都是方强的手下弟,原先在富平收龙虾时跟着混的一些年轻也投奔过来了。
他现在俨然是江北最大的二道贩子,从服装鞋帽、电器扩展到箱包再对义乌商品,成了安州赫赫有名的街面大佬。
因为风头太盛,方强无奈只得躲到幕后。
红桥一带交给了竹竿。
东关街那边交给了麻杆,麻杆原来是疤脸狗手下,现在也跟方强混。
国庆路大本营及周围一片交给了黑皮。
市中心辕门桥这一片全归三平管,这里的货一大半都是从他这边发出来的。
货大部分还是靠刘茂才从南边发过来的,象家用商品、箱包这些是义乌人带过来的。
杨一木也尝试过,让方强去南下找货,无奈一直没有找通路子,拿到手的价格比刘茂才的还要高。
当然,江北和安州周边邻市的二道贩子,以及安州本地大部分摊贩子,大凡跟服装鞋包、电子表、计算器、生活商品都绕不开方强的。
也有一些是从江南那边过来的二道贩子,想在这儿发展,又很难在这里站稳脚跟,说白了这个时候个体经济还处于打游击的年代。
大部分摊主生意都不错,不少人都捞到了第一桶金。
按方强的说法,一个看着不起眼的摊子一个月赚千把块钱跟玩似的,这可比在厂子上班强多了,但大部分个体户都学会了闷声发财,继续野蛮生长。
现在又到了春节,人气上来了,一窝疯地都抢着要。运气不好,即使碰上个要卖的,也是计较款式不行、颜色不行,总之一堆问题,磨半天嘴皮子,也不一定成交。
吕爱平看到前面有卖袜子的,想给老婆买两双,停下来问道:“妹,拿两双多少钱?”
“四毛一双,还没开张,给你便宜,七毛钱拿两双。”摊主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说话带笑,精气神也足。
吕爱平不干了,“妹,你在跟我开玩笑吗?卖袜子的可不止你一家,三毛我都嫌贵了,你还张口三毛五。”
摊主露出为难的神情,口沫横飞,“大哥,你看这袜子成色,我这可是尼龙的,再看看牌子,香港来的,可流行来,我摊上就剩这些了,卖完就没了。你去百货大楼去看看,料子牌子都没我这好,没五毛钱你肯定买不了……”
吕爱平看是看中了,可又舍不得银子,“妹,五毛两双,给个话,行不行,行,我就掏钱。”
“大哥,没理让我亏本做买卖吧,六毛,低于这价,我真没法卖你。”姑娘说。
吕爱平犹豫要不要,旁边的张青一把拉上他,说:“不要,去那边看看。”
转过身,一步,两步,摊主耐不住了,喊道,“哎,大哥,回来,拿去吧,依你,就五毛两双,真不赚钱,就图你下回生意。”
吕爱平笑着掏了钱,“妹,下回肯定还来。”
杨一木只在旁边瞅着想笑,但也没插话,这袜子从刘茂才手里拿过来才一毛一双,这妹子一倒手就是一倍半的差价。
不过张青倒是把女人的精明发挥到家了,吕爱平还知道让个价,换作刘军这种糙汉根本就没还价的概念,人家要多少,他给多少。
后面,杨一木给自己买了顶狗皮帽子,给林芳买了条绛紫色的围巾,刘军买了一条裤子、一双鞋子,都是张青负责讨价还价。
四个人来回来去逛了两趟,辕门桥一条街道本来就不大,确实也没什么地方好去了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穿越到狐妖小红娘的世界,成为天眼杨家的一员,杨清源本以为自己这一世好不容易可以当一个整日为所欲为、混吃等死的二世祖了。><><可直到六岁那年,他的脑海里面突然多了一门功法,从那之后,杨清源悟了。><><若干年后,看着身前浑身散发着金光的三少爷,杨清源却只是手持三尖两刃枪,口中淡淡的低语道:”小猴子,你果然有几分他的影子,既已如此,我便不再留情。&g
29万字 7天前
帮表妹拼夕夕砍一刀的时候,点击表妹发过来的分享链接,穿越到了60年代。 脑海里,还多了一个拼夕夕秒杀商城。 1960年,买东西要定量要票,吃不饱穿不暖,两斤小米就能换一个媳妇。 拼夕夕商城,东北大米,富硒鸡蛋,龙口粉丝,大白兔奶糖,二锅头,五粮液……应有尽有,而且一分钱就能秒杀! 老支书:复兴,村里打了一头野猪,你看看能不能换点红薯啊? 厂领导:李复兴同志,工人们好久没吃肉了,你看看有没有办法啊
76万字 6天前
(无女主,轻系统,纯军旅,非兵王,非特种兵!)秦风魂穿新兵连,成为一名普通新兵。 前世,参军报国就是他的梦想,没想到这一世终于能够如愿以偿。 但,这个新兵画风怎么有点儿不大一样? 各项全能,碾压老兵? 有勇有谋,实力超群? 明明是个新兵却强到离谱,而且居然还是个老六! 等等!到底是谁教他这么当新兵的,是不是太离谱了点?
都市 279万字 3小时前
穿越到最黑暗的时期,成为川王刘元勋‘幺爸\\’,日寇入侵,刘文锋毅然决然带领一个旅出川抗日,娘子关、金陵、藤县保卫战等各大战役,都有351旅的身影,川军虽迟但到,从不缺席。><><\n几经转折,351旅最早的7000子弟兵,牺牲了一批又一批,后又补充了一批又一批。><><人们不会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,但却都记得‘川军351旅’这个他们共同的名字……
其他 86万字 3小时前
“要是我突然走了,你怎么办?”“走哪去?我可以跟着吗?”“给你跟,万一你跟不上怎么办?”“那我会当做是一场旅游,从这座小镇开始,到县里,再到市里,再到各个省。”“你哪来那么多钱?”“我选择穷游。”“那样子很累的,值得吗?”“值得呀。”“这有什么好看的?”“终点站是你。” 这人间不值得,但你却值得。
6万字 7天前